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- 产业观察 - 朱彦潼专访将动画转换为图书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产业观察
朱彦潼专访将动画转换为图书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
2024-11-04 【产业观察】 0人已围观
简介动画与绘本,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,但两者之间又不乏相似之处。当动画导演参与创作绘本图书,将动画转换为图书,会发生哪些碰撞与火花?百道网专访朱彦潼。作为优秀动画导演的她,与丈夫陈晨一道和接力出版社合作,以费那奇童书系列为起点,踏入绘本创作的旅程。 绘本与动画,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,能否将它们串联在一起?最近,专注童书出版30年的接力出版社,和费那奇北京动画周的团队一起,进行了大胆尝试
动画与绘本,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,但两者之间又不乏相似之处。当动画导演参与创作绘本图书,将动画转换为图书,会发生哪些碰撞与火花?百道网专访朱彦潼。作为优秀动画导演的她,与丈夫陈晨一道和接力出版社合作,以费那奇童书系列为起点,踏入绘本创作的旅程。
绘本与动画,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,能否将它们串联在一起?最近,专注童书出版30年的接力出版社,和费那奇北京动画周的团队一起,进行了大胆尝试:由接力出版社筛选优质的动画作品,将之改编为费那奇童书系列,完成从动画作品到纸质出版物的互通和转化。
此次,接力社出版社从日本引进了《乌篷船与老花镜》,推出费那奇童书系列首个绘本《楼上的熊》。两本绘本的作者皆为动画导演。《楼上的熊》作者是陈晨,他曾获里斯本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短片奖、意大利视觉电影节及视效大会首奖、第五届中国独立动画论坛评委特别推荐奖。此次《楼上的熊》改编自他的动画短片《老熊》,讲述了熊和女孩共同在城市生活的故事。
《乌篷船和老花镜》作者朱彦潼则在世界各地先后获得了KROK国际动画节最高奖、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节动画部门新人奖、德国斯图加特国际动画节青年动画奖、波兰EtiudaAnima电影节特别金色Jabberwocky奖等共计24个奖项。
朱彦潼
当动画导演创作绘本故事,当视听效果转化为文字与图画,在角色转型过程中,这两位作者会遇上哪些困难,又会迸发哪些新鲜灵感?这些略有感动余温的故事,是怎样诞生的?百道网专访朱彦潼。
动画绘本紧密相连,机缘巧合成就“费那奇”
百道网:两位老师都是动画导演,被接力出版社邀请来创作“费那奇童书系列”,有什么样的因缘巧合?
朱彦潼:最初是《乌篷船和老花镜》这本书在日本福音馆出版,接力出版社看中了这本书想要引进,于是跟接力这边建立了联系。我和我先生陈晨之前一直都是创作动画作品的,接力的老师看了我们之前创作的两部动画作品:《杯子里的小牛》和《老熊》,他们非常喜欢,并认为动画作品是适合于改编成绘本的,动画短片和绘本有很强的亲缘性,可以互相转换。
其实,福音馆邀请我创作《乌篷船和老花镜》,也是因为看了我之前《杯子里的小牛》这部作品,觉得动画作者有能力去创作绘本。像我的导师山村浩二也是一个绘本作者,无论是绘本版、动画版的作品,他都创作过。有很多的动画作者,他们也可以通过努力,让自己成为绘本作者,因为我们都具备讲故事的能力和绘画的能力。
我跟我先生在回国后就一直从事动画活动的策展工作,有很多作者会跟我们建立联系,报名参加活动。我们当时正在筹备第一届费那奇北京动画周,我作为艺术总监,和社会各界建立联系,同时也为动画作者去寻找不同的合作者。
在这个点上,遇上了接力社。我们与接力出版社的总编辑白冰老师见面,白冰老师也是一个绘本作者,他非常赞赏我们正在做的这件事情,愉快地和我们签了战略合作的协议,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。我们约定,要是我们看到能够改编成绘本的作品,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,都推荐给接力出版社,让接力出版社与作者建立联系。由此,便进一步推进了动画作品的绘本改编,就有了“费那奇童书系列”。
媒介转换背后是艺术的共通,挑战在于平衡的把握
百道网:动画导演的角色转型为绘本作者,在创作上和心态上会有什么样的变化?在您二位看来,绘本和动画最大的不同是什么?
朱彦潼:我在创作的一开始也不是特别清楚,但是画着画着,就感觉绘本作为媒介,是把阅读的时间交给了读者自由进行。比如读者他可以在这一页盯着看很长时间,当它是一幅画去欣赏,也有可能只是在看这个故事,没有去关注每幅画的细节。每个读者看绘本的状态不太一样。而动画是时间的艺术,它的观看时间基本上是由作者,也就是动画导演把握的,他可以选择这个镜头播多久,放多长时间,有短镜头,也有长镜头。
因此,绘本和动画这两种创作形式,虽然说有很多共通的、可以转换的地方,但是在实际操作时,还是能感到很大差异。画绘本中的一幅画,对精度的要求就挺高。我画乌篷船的时候,我把每张图当做插画去画,小朋友也可以观察画上的细节,如小鱼身上的鳞片等等这些比较细微的地方,我会将这些东西刻画出来。
从绘本作者到动画作者的角色转换,从心态上说,都是在创作作品,并没有特别大的转变。但绘本是为儿童读者去创作的,与做独立动画相较而言,我们会更加考虑受众的感受:儿童读者他们是否能理解?直接这样讲出来会不会让儿童读者难以承受?很多因素我们都会去考量,这可能是创作绘本和独立动画作品的一个特别大的区别吧。
百道网:在创作绘本的过程中,您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?您追求的创作高度是怎样的?
朱彦潼:我觉得最大的挑战,是我们要在作者个人的真实情感与儿童读者的理解之间,寻找一个平衡。要既不破坏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复杂的情感,又要以一种儿童观众能接受的方式去传达。
我个人很欣赏的作品,无论是绘本还是动画,一般都具有多层次的叙事结构。作品的第一层,儿童观众能够看懂,那是一个简单、有明确结构的故事。而读者能够看懂故事的第二层、第三层。多层次的叙事,会让作品有深度。有的作品,隔了好多年你再去回味、再去看,都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。这样的作品也是我们所追求的。
共鸣经验来自生活,与孩子真诚交流
百道网:《楼上的熊》《乌篷船和老花镜》两个绘本,都与老师们的童年和亲情有关,如何做到让创作者的故事勾连起读者强烈的共鸣,使其产生带入感?亲身经历的事情会很多,在创作中是否在结构和选材时又需要极大地去保持克制?
朱彦潼:我感觉创作,是需要以亲身体验作为基础。至于如何让读者产生代入感,产生共鸣,则和技巧相关。但假如前面基础没有打好,后面技巧性的东西即使发挥得再好,也会显得空洞、不真实。
我个人的一个创作经验是,我会时不时地跳脱出来,从自己的回忆和自己的情感中不断地抽离,离开原来所处的真实经历,尽可能地总结归纳它,整理其中的感情、脉络和因果关系等等。也就是说,保持客观性。主观也不是不行,但如果太过于主观,有可能会停留在情绪的宣泄、感情的爆发上,导致作品失去控制,难以收敛,因此需要去克制主观。
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,我觉得作者的主观情绪、她对事情的看法,都应该被包括在书里,否则故事成了单调的客观陈述,而作者的感受消失。因此我们要找到好的方法,去融合客观和主观的思考——让作者能够将真情实感放入作品里,也能让读者能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。因此我觉得,寻找客观和主观的界限,是创作的一大难点。
而我在创作有针对性受众的作品时,就更需要考虑这一点。所谓的儿童绘本,有着精确的定位,即我是要给孩子们做作品,而不是成年人。我不是在寻求成年人对我的作品的共鸣和理解,而是在把我的感受告诉孩子。那我应该用一种怎样的方式去告诉孩子呢?这又是一个课题了。
总之,我觉得创作的过程非常难。而且每个作品,它的处理方法,它涉及的创作过程都不太一样,因此很难去归纳出完整的方法体系。不过这也是创作最有意思的地方吧——如何找到一个可以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的方法。
百道网:“费那奇童书系列”将带给小读者什么样的阅读感受,你们最想通过这个系列传递给孩子的精神品格是什么?
朱彦潼:我觉得最主要的,还是想带给孩子更多由作者自发创作的作品。费那奇的作者,以独立动画创作者居多,他们皆从个验和个人感受出发,创作的作品带有鲜明作者特色,饱含作者的审美趣味和个人的情感和经历。
独立动画更多注重个人表达,而随着动画改编为绘本,作品会更加明确受众,被改编得更加适合儿童阅读。不过,作品本身传递的核心主旨不变。比如《楼上的熊》,主题比较沉重,是关于家庭成员的离去,包含比较现实的隐喻。这本绘本根据小读者能接受的程度做了调整和改编,但内核还是那个内核。陈晨用一种更加柔和的方式,让小读者们能了解现实。
我们觉得,一个故事里最重要的,是真实情感,是作者想要表达、传递的东西。作为一个曾经是孩子的自己,告诉孩子们我们曾经历的,为他们的人生做一点铺垫,我想也是一种比较真诚的交流方式。
费那奇童书系列里《楼上的熊》是第一本,我们也是刚刚开始做这件事情。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作者——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,都能够愿意将他们的作品改编成绘本的形式,让更多小朋友阅读到。
百道网:未来和接力社的合作计划是什么?
朱彦潼:我们希望能够继续推行费那奇童书系列,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动画创作者加入到系列当中,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。陈晨在制作完新的动画后,会计划创作一本有关东北农村的绘本。我也计划把《杯子里的小牛》改编成绘本。未来还是希望能够跟接力社保持合作,共同创作出给孩子看的好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