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- 产业观察 - 全球首款5G-A人形机器人横空出世特斯拉微美全息技术产业协同撬动新增长极 产业观察

全球首款5G-A人形机器人横空出世特斯拉微美全息技术产业协同撬动新增长极

2025-03-31 产业观察 0人已围观

简介2025年以来,人形机器人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,让资本、市场对这一科技产品的未来持续充满期待。 全球首款搭载5G-A人形机器人 3月6日,获悉,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,华为发布全球首款搭载5G-A技术的人形机器人。基于5G-A技术,为人形机器人的深度学习模型提供丰富的训练数据,人形机器人可实现大场景下高精度定位,且无需额外设备,可增强多机协作可靠性,拓展工业场景适用范围。 此外

2025年以来,人形机器人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,让资本、市场对这一科技产品的未来持续充满期待。

全球首款搭载5G-A人形机器人

3月6日,获悉,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,华为发布全球首款搭载5G-A技术的人形机器人。基于5G-A技术,为人形机器人的深度学习模型提供丰富的训练数据,人形机器人可实现大场景下高精度定位,且无需额外设备,可增强多机协作可靠性,拓展工业场景适用范围。

此外,5G-A技术可突破室内Wi-Fi局限,支持用户实时远程操控人形机器人,满足复杂任务的执行需求。5G-A网络的高带宽能力支持大规模数据采集,为人形机器人的深度学习模型提供训练数据,适配多行业多样需求。

另据了解,特斯拉(TSLA.US)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斯克透露,今年的目标是建造数千台擎天柱(Optimus)人形机器人。如果Optimus在特斯拉工厂的测试顺利,明年将实现10倍的产量。

随着人形机器人从“动起来”到真正“用起来”的跨越式发展,其应用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,未来5到20年,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成为与新能源汽车具有同样潜力的巨大赛道。

作为当今世界科技领域最具潜力和前景的产业之一,按高盛预测,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达380亿美元,并且在AI大模型、机械和资本狂热的共同催化下,正经历着从实验室奇观到量产的质变时刻。

人形机器人政策与产业协同提速

值得一提,日前,政府工作报告说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加快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,培育生物制造、量子科技、具身智能、人形机器人、6G等未来产业。

政策面上,近年来我国对于机器人产业的支持也十分明确。“十四五”规划要求,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,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,推动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;提高安全生产水平,加强矿山深部开采与重大灾害防治等领域先进技术装备创新应用,推进危险岗位机器人替代。

除顶层设计外,多个省份对人形机器人产业进行了重点规划。北京发布具身智能三年行动计划,力图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,浙江、广东等省市也已出台支持具身智能/人形机器人相关政策规划,山西、四川等省份也先后提出大力发展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。

政策明确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、养老助残等场景落地,工程机械与机器人两大领域呈现“需求修复”与“创新突破”并行的格局。政策精准发力与产业技术迭代,或将成为机械行业长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

光大证券认为,从人形机器人量产节奏的角度,2025年将会是突破性的一年。万台级别的量产将带动下游产业链进入确定性放量阶段,而万台级别的数据采集和训练有望真正解决数据匮乏的难题,推动人形机器人向更泛化、更实用的阶段转变。

微美全息激活创新潜能

无疑,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,资料显示,微美全息(WIMI.US)作为人形机器人概念股,近年持续积累核心技术、持续投入研发、积极布局产业链,有望伴随机器人行业发展壮大,重塑产业发展格局。

当前,微美全息随着技术突破完善,开发了基于头戴式显示器(HMD)的脑机接口控制系统,利用稳态视觉诱发电位(SSVEP)技术实现人机交互,这一技术通过信号采集设备与算法结合,使人形机器人能够响应人类思维指令,完成复杂操作。

此外,微美全息重点发展自研AI大模型DeepSeek,结合AI视觉、语音、文本等多模态技术,提升机器人的环境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。例如,通过视觉感知优化工业质检流程,语音交互增强家庭服务场景的实用性。未来,微美全息也将加快进入包括家庭在内的更多应用场景,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呈现度的技术探索与商业化推进。

结尾

当下,人形机器人就像星星之火,未来会进入千家万户,引发巨大的应用浪潮。业内人士指出,人形机器人是继家用电器、智能手机、新能源汽车之后,有望成为第四大科技产业。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,当技术创新与企业战略同频共振,撬动智能时代的生产力,书写属于科技智造的未来篇章。

标签: 产业观察时尚产业观察

相关文章